來源:本站 更新日期:2015年10月28日 瀏覽次數:105次
跟硅谷差不多,我們本土也有一句被說到爛的張愛玲名言:“出名要趁早”,好像人們過了可以自稱年輕的年紀之后,就不再擁有創下一番事業的資本。即使你仍可中年成就,也不能免俗地愛說自己“永遠18”“永遠25”,仿佛話中蘊含著“我成功因為我年輕”的論調。而最近,太多20歲出頭的年輕人因為創業而進入了大家的視線,尤其有人還帶著“獨角獸公司創始人”這種鑲著金邊的光環。所以,有些過了而立之年或者不惑之年的人,變得羞于說出自己的夢想,以為自己已步入創業的黃昏。但下面這篇節選自Quora的提問及回答(硅谷人35歲以后會干嘛?)可以為你強行注入雞血,重燃你的創業之夢。
提問:
如果你在35歲時還沒有一番大成就,或者沒有轉為公司管理層,那你的硅谷生涯可能要就此結束了(你簡單推理一下就能明白,大部分人都無法在35歲之前取得那樣的成就的)。所以我很好奇那些無法在35歲跑到成功終點的硅谷人們,他們是怎樣設想自己35歲以后的生活的。
實際上,這個問題的所有答題人都用分析或者例子指出,一個典型硅谷初創公司的創始人都是35歲以上人士。很多答案也指出35歲以上的職工具備更多優點。——Answer Wiki
#所以不要急著在35歲“死去”,你的春天才剛開始。在這個問題下,出現了以下幾個答案
回答一:
#答題人:Susan Wu,黑客、創業者、投資人,答案寫于2013年9月26日。
這個問題挺傻的,但比這更傻的是我們都會毫不懷疑的接受一種文化——對于年輕、搖滾明星、男性創始人的極度崇拜。
這個問題的前提也不符合企業家精神的邏輯。如果你相信自己若不能在35歲前做出一番成就或者成為管理者,職業生涯就會就此結束,那你不算是一個真正的企業家。因為成為一個企業家就意味著,即使在你前進的道路上充滿了艱難險阻,你也要勇于開始、勇于推動、勇于發展,而這些艱難險阻之一可能就包括年輕離你遠去。
但事實上,總有一些聰明又野心勃勃的年輕創業者會能刺激到中年創業者,后者捫心自問, “我真的需要繼續忍受痛苦,以扭曲自己為代價來適應大家對于創業者的刻板印象么?”謝天謝地,我從很多的回答中看到了大家對此說不。
我看到了很多三觀正確的回答,既開心又感激,是他們揭秘了 “成功者要是年輕人”這一神秘的偽命題。但這些例子中都只涉及男性企業家。為了避免某些敏感的人認為 “以高齡成于硅谷”僅限于男人,我便自告奮勇地列出了一份35歲+的女性企業家清單。
*較為不知名的公司已被標注
Sandra Lerner,29歲時成為了Cisco的聯合創始人,40歲時創立了Urban Decay Cosmetics
Rashmi Sinha,在37歲時創立了Slideshare
Caterina Fake,在35歲之后聯合創立Hunch(注:一個幫助你做決定網站)和Founder Collective(注:一家投資公司);創立Findery(注:一個基于地理位置分享照片的應用);成為Creative Commons(注:一家非盈利的知識共享組織)的董事會成員
Robin Chase,在42歲創建了Zipcar(注:美國最大的租車網站),在52歲創建了Buzzcar(注:法國點對點汽車租賃公司),在53歲創建了Veniam(注:一家Wi-Fi熱點公司)
Mitchell Baker,在35歲之后創立了Mozilla
Helen Greiner,在23歲時創立iRobot,在41歲時創立CyPhy Works(注:無人機公司)
Linda Avey,在46歲時成為了23andMe的聯合創始人,51歲時成為了Curious(注:個人數據平臺)聯合創始人
Janet Kraus,在28歲是創立了Circles(注:營銷解決方案公司),40歲創立了Spire(注:社交媒體),47歲時成為了Peach(注:內衣品牌)的CEO
Jules Piere,在48歲時創立了Grommet(注:產品發布平臺),曾發布過Fitbit和SodaStream
Jean Hammond,在41歲時成為了AXON Networks(注:云服務公司)的聯合創始人,48歲時又聯合創始了Quarry Technologies(注:網絡安全公司),現在又成為了Learn Launch(注:波士頓的教育類公司)和Learn LaunchX(注:教育孵化器)的聯合創始人
Lisa Gansky,在34歲時聯合創始了GNN,39歲時聯合創始了Ofoto(注:全攝影畫廊),在51歲是創立了Mesh Ventures(注:創投公司)和Mesh Labs
Katie Rae,在42歲時創建了TechStars Boston(注:創業加速器)
Sukhinder Singh Cassidy,在35歲后創立了JOYUS(注:視頻電商平臺),這之前是Google APAC(注:谷歌亞太區)和LatAm(注:谷歌拉丁美洲地區)董事長
Mariam Naficy,在28歲時創建了Eve.com,37歲時創建了Minted(注:禮品電商)
1.35歲后仍可成功的理論不僅限于科技界,這個信念也存在于所有的創意類行業:寫作、音樂、科學研究等。
2.若讓我解釋 “硅谷”這個詞的話,我認為它與快速發展的科技創新有關,往往需要風投的滋養。
回答2:
已如此振奮人心了,再給你一個注入一管雞湯——Netflix的CEO留下的短短的一段話:
回答3:
再來個加V大號的答案,為你繼續加血:Steve Blank,被《哈佛商業評論》譽為當代的“創新大師”,曾先后8次創業,著有《硅谷秘史》,《頓悟的四個步驟》,寫于2014年11月9日。
“我43歲才開始我的8家初創公司之一的Epiphany。“
“我49歲時開始了我事業的第二春,在斯坦福和伯克利大學教書。”
“我50歲時寫成了《頓悟的四個步驟(Four Steps to the Epiphany)》這本書。”
“我發現我坐“紅眼航班(指深夜出發、第二天凌晨抵達的航班)”的興趣在40歲之后就迅速變小了。但幸運的是相應地我也領悟到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人生道理。”
回答4:
另一位名叫Morgan Ramsay的答友在2014年4月7日的時候,留下了下面這段話:
我曾經采訪過Atari(注:雅達利,風靡全球的電腦游戲)的聯合創始人Nolan Bushnell(注:29歲時創立了Atari,也曾是喬布斯和 Woz的老板),我將這個采訪的一段話貢獻給 “很多企業家都是單槍匹馬地成名于20代”這個話題。
Nolan當時說:
”現在有個怪現象。企業家們都不會選擇在人生的40代再開始自己的創業生涯了,甚至30代時開始都算高齡。從某種程度上來講,我曾是硅谷最年輕的創業者。我的經歷可能為像蓋茨、喬布斯這樣的年輕創業者們鋪平了創業之路,畢竟如此年輕的創業者在當時看來真的太奇怪了。“
回答5:
然后,又活捉一名大咖,他就是Padora的創始人兼CEO Tim Westergren,女性讀者的是不是都正在星星眼。這條回答寫于2013年10月24日。
“我35歲的時候創立了Pandora。我認為無論是30代還是40代,都是開始做事業的黃金年代。因為這時你更成熟、有更多的人生閱歷、肚子里有了更多的墨水...”
回答6:
還記得上文第一個回答中提到的名叫Robin Chase的女性么,她在2013年9月25日留下了自己的一段經歷。
“我在42歲是創立了Zipcar。
47歲時,創立了GoLoco。
52歲時,創立了Buzzcar。
54歲時,創立了Veniam。
我在這一系列的經歷中學到了很多新東西,也接觸到了很多新領域。哦對了,我也順手養大了三個孩子,他們才真真是極為折磨人的小妖精。總之,我在35歲之后可干了不少事兒。”
當然,除了以上這些,Quora的這個問題下還有很多很多勵志的答案來反駁 “在硅谷成名要趁早”的言論。雖然,有如果一事無成都沒有立場貢獻答案的感覺,但讀完類似上面這些觀點,你總能收獲滿滿的正能量,更加積極地面對未來生活。
所以你是否也是即使不再年少,但對自己的中年感到驕傲的人呢?或者,你是否仍在努力中?